窮人的天問

那麼多永遠也不會被說出來的心事

「那麼多屬於孩子的秘密,那麼多永遠也不會被說出來的心事。」若瑟‧赫忍斯基與赤貧的孩子並肩同行三十餘年,聽到了那麼多孩子的聲音,他也深知,還有很多孩子的聲音沒有被聽見,這就是為什麼「世界毫無改變,從過去一直到現在,沒有任何改變,人們沒有改善對待這些孩子的態度,也沒有加倍疼愛他們。」也因為「世人的眼光一成不變,因為世人無能理解這些孩子過去的日子和現在的處境。」所以極端的悲劇繼續發生。 改變依然可能,讓我們學習向窮人請益。

本期要目:

— 窮人的天問 編輯小組
— 將改變這個世界的孩子 若瑟‧赫忍斯基
— 獄中讀《給明天的話》 冰峰
— 赤貧者的思想:激發行動的知識 若瑟‧赫忍斯基

親愛的朋友:

2010年2月在島嶼東岸,一名父親給兒子餵食農藥,然後燒碳自殺,這位絕望的父親採取了極端的手段。被命運強灌農藥的連小弟過世後,定期進入部落推廣閱讀的一名老師和她的夥伴,聽到連小弟的同學(一位同樣貧困的十歲男孩)說:「死了很好,活著一點都不好玩。」這個結論背後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經歷?

您或許還記得,2009年11月,在上海,楊元元,一名特困研究生決定提前結束生命,自殺前,她曾經質疑一個倍受眾人肯定的信念:「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那麼多知識,卻看不到什麼改變。」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楊元元用她三十年的青春向這個結論提出質疑。都說苦盡甘來,很多特困者一生吃盡苦頭,卻嘗不到甘甜的滋味。為什麼?

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面對貧富差距的社會難題,如果你身邊站著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一位社會科學院的院長,還有一名資深的社會工作者,你會請教誰?

三十年前的巴黎,若瑟‧赫忍斯基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堂發表了一篇革命性的談話。他質疑:「這個社會相信學術知識至高無上,大學本身如此相信,我們也信以為真,深信為了對抗貧窮,這個世界需要的是學界的知識。而當這些研究報告消失在政治人物與行政人員的抽屜裡時,留下的是大家深沉的失望。」

如何答覆他當時提出的大哉問?「為了有效對抗赤貧與排斥:赤貧者需要什麼樣的知識?行動團隊需什麼樣的知識?我們所處的每個社會及國際社會需要什麼樣的知識?」

冰峰,沒機會讀完國中,但不曾停止思考,從小經歷過無數嘲笑,最近來信,白底綠格的稿紙上,有他認真思考的痕跡:「一個老師教育兒童從小學習如何幫助貧困者,那他的教育是否成功?如果一個小孩學習到了對貧者嫌惡、歧視,那教育成效又是如何?」教育改革專家與家中有小孩的你我,該如何回應這樣的提問?

浮沉在赤貧的驚濤駭浪中,光靠特困者孤軍奮鬥,光憑「人窮志不窮」的上進鬥志,似嫌不夠。您一定同意,面對赤貧,需要一場集體的奮鬥。

切願本期月刊能促進不同型態的知識與經驗的交流互惠!歡迎來信切磋!

編輯小組敬上

documents

窮人的天問
三人行,誰是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