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國際根除貧困日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 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消除贫困日。今年是世界消除贫困十年的第五年。 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世界消除贫困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动员各国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 贫困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三大主题之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指出:尽管一些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努力,尽管全球经济呈增长趋势,但贫困现象仍在蔓延,贫困人口仍在扩大,全世界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8世界人类发展报告》表明,现在全球约有26亿居民缺少最基本的卫生设施,15亿人住房简陋,20亿人无法喝到合乎标准的饮用水,世界五分之一的儿童受教育不足5年,同样百分比的儿童营养不良。 造成世界贫富悬殊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9个国家人均收入在世界银行1993年确定的贫困线以下;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2 个在拉美。此外经济全球化也是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带来的贸易和投资增长机会中,受益最大的则是发达国家。 消除贫困一直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近年讨论的重要议题。1990年制订的《联合国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联合国大会第十八届特别会议宣言》和同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通过的《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等文件都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列为国际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社会融洽、促进发展的问题,并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确定199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年,1997年至200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十年。 這一天﹐是大眾聆聽窮人聲音的時機﹐特別是生活在巨大貧窮中的人們。這一天也是我們質問自身的時候﹐為了拒絕赤貧我們曾做了那些努力﹖ 每年的十月十七日下面的信息被再一次宣告﹕ ’’那裡有人被迫生活在赤貧中, 那裡的人權就被忽視﹑剝奪, 團結起來為使人權受到尊重, 是我們的神聖義務。’’
國際第四世界運動2004年深根大會文件
每一個人無論身份地位如何,都享有平等的尊嚴,它應該受到尊重,沒有任何人可以用任何理由加以剝奪。平等的尊嚴是基本人權的基礎,特別是表達的自由、和家人一起生活、獲得適當住所、享有醫療照顧及工作的權利等。當人權被侵犯、剝奪時,生活在極端貧窮中的人往往是首批的犧牲者。 從小在極端貧窮中長大的若瑟赫忍斯基神父,深刻領悟亙古以來人類不斷受苦和盼望的這段歷史,1957年,他結合法國諾瓦集貧民窟的家庭以及一些志同道合者,一同創立了國際第四世界運動,他相信:「每一個人都是造成人類改變的機會」,他的信念啟發了世界上許多的人。 任何人都無法接受極端貧窮的情況,因為它使最貧窮的人經受不正義、無力感、羞恥、屈辱及被排斥的經驗。我們最優先的使命是要觸及到最貧窮和最被忽略的人,以他們已做的努力為基礎,與他們建立連結,並讓他們之間建立起聯繫,唯有確保赤貧者位於所有計畫的核心,聆聽他們對自己及孩子的夢想以及願望,我們才能達成相互的理解。當不斷被排除在外的人也能夠平等的對社會貢獻自己的知識與經驗時,極端貧窮才會被消滅。 國際第四世界運動歡迎每一個人,並凝聚所有的人一起對抗貧窮,不分過去的背景、社會地位、文化和信仰。在建立彼此的信任、團結關懷和友誼中,所有的人都有空間一展所長、發揮他的最佳潛能、一起工作、彼此學習,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地表達己見而不被判斷,這是一個在社會各層面開展夥伴關係的運動。 這個運動相信極端貧窮及社會性排斥是人為的,為了確保沒有任何人被拋棄在後頭,長久的投身是不可或缺的,能夠負起這份責任是每個人的光榮。 只要金錢的力量被視為最主要的價值,這個世界就會被貧窮和暴力所束縛,當人性尊嚴成為我們最主要的價值,這個世界將會被轉化,我們也才能夠享受和平。第四世界運動於1987年為10月17日世界消滅貧窮日揭開了序幕,並於1992年獲聯合國認可,每年重新傳遞此一訊息: 「那裡有人被迫生活在赤貧中,那裡的人權就被忽視、剝奪, 團結起來為使人權受到尊重,是我們神聖的義務。」 —若瑟 . 赫忍斯基神父 — documents 國際第四世界運動2004年深根大會文件
国际消灭贫困日
10月17日世界拒绝赤贫日 1987年10月17日,成千上万来自各阶层的人士聚集在巴黎自由人权广场,为了纪念赤贫、暴力、饥饿及无知的牺牲者,1992年之后,每年的10月17日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拒绝赤贫日”。 这一天,是大众聆听穷人声音的时机,特别是生活在巨大贫穷中的人们。这一天也是我们质问自身的时候,为了拒绝赤贫我们曾做了那些努力? 每年的10月17日下列的信息被再一次宣告: “那里有人被迫生活在赤贫中, 那里的人权就被忽视、剥夺, 团结起来使人权受到尊重, 是我们的神圣义务。”
第四世界开放大学
1972年,若瑟‧赫忍斯基创立了第四世界的开放大学,目标是让最贫穷的年轻人与成人有机会学习思考与表达自己,好能成为这个社会完全的参与者,而不被排除在外。 知识的分享,各种不同出身的人一起讨论与思考,开放大学成为一个真正学习的地方。开放大学的目的不只是聚集贫穷家庭,同时也邀请社会各阶层的人。比方法国的法学专家Paul Bouchet 就曾受邀和第四世界的家庭一起讨论:我们的法律是否保护了最贫穷的家庭? 今天,开放大学存在于世界各地有持久志愿者投身的地方: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英国、海地、非洲的留尼汪岛等。